preloader
心得

勞工的中年危機淺談

這篇文章預期目標觀眾是給臺灣的各行業勞工閱讀,以我從事的職務是軟體工程師,我希望同業的軟體工程師有空也能讀一下小弟這篇短文拙作。先說重點,這篇重點是:廣結善緣,而且若你有餘裕開展自己的事業,不管創業或是副業,讓自己有 B 計畫C 計畫是好事;若沒有餘裕開展自己的事業,至少也要讓生活和工作平衡,有家庭的人就讓家庭幸福美滿、平安健康。

有些從事軟體、硬體開發的工程師認為在台灣,工程師賺的錢是年輕錢,因為是新鮮的肝,而到達一定年紀是不是就該轉行了?從我最近聽到的一個從事金融業前輩遇到公司逼自行辭職的例子,以及自身家人的經驗,我認為各行業的勞工,只要你是給人請的,賺的都是年輕錢,不分職業類別。為什麼?因為你是領人薪水的,沒有自己的另一份收入來源或事業或是 B 計畫,也就沒有退路,就只能看老闆臉色。

前面提到的金融業前輩,他在某間銀行服務,擔任主管職,薪水以我來看相對應的年資和經驗是蠻不錯的,服務年份的長度即將到可退休的年份,而該間銀行為了節省開支,從去年開始陸續採取一些作為,逼與他類似職務等級以上的同期同事自行辭職,已經有些人被逼到自行辭職。他是屬於比較幸運的能夠待到現在,他現在也在擔心哪天公司突然翻臉加劇逼他自行辭職,去年已經開始做些準備,像是去上課拿更高學位,以及聯絡朋友和以前的客戶見面,陸續釋出自己的動態,聽說結果還不錯,已經有人發給他主管職 offer 且願意等他退休,休息一段時間後再到某間公司繼續貢獻。

我家人的經驗雖然沒有像這位金融業前輩這般幸運,家人被逼退休後經歷過一段待業時間,因為要養家所以有經濟壓力,家人都只讓小孩們知道粗略原因,不想讓小孩擔心,從而再讓自己增加壓力難熬。因緣際會下,家人以前唸書時的同學知道家人在前公司已辦理退休,仍保持著相關領域的工程專業和管理經驗,而且雙方在退休前公司也曾有機會合作過,知道彼此的人格和做事能力。家人同學的公司屬於相關領域的下游產業,而且相對退休前的公司規模較小,需要有一定專業、管理、協調和工程現場危機處理經驗的人讓公司繼續成長往下一階段邁進。很幸運地,家人退休後目前所服務的公司,因為經濟景氣持續變動、老闆決策、國外業務拓展有成、工程部門、製造部門、財務部門和行政庶務……等等部門,部門之間彼此辛苦支援與幫助了好幾年,這間公司目前營運狀態還算不錯,陸續擴展相近領域的經營,並開始有餘裕舉辦社團活動和年度員工旅遊。

家人服務這間公司的期間,同事和主管如顧問般常會請教他,或是請他負責解決工程現場的狀況,在前公司處理過的經驗大多能調整作法後應用到現任公司,如果遇到沒處理過的情況,自己也會請教其他人和學習,以及因地制宜調整處理方式。這間公司為了帶員工們繼續發展相近領域,持續投資不同職務員工的專業和管理能力,會請同縣市跟產業密集合作的大學講師到公司上課,我偶爾會看到家人在讀管理參考書籍和其他專業領域的簡報內容,因為內部不定期會安排讀書心得分享和知識分享。

上面我分享這兩個身邊的經驗:金融業前輩和自己家人的經驗,以個人的方面都有個共同點:廣結善緣,在內部或與外部企業的合作過程中,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工作態度和綜合能力。在公司待了一定年份和有一定經歷後,通常有機會擔任主管職的機會,這也是資深勞工開始凸顯自己與新鮮人不同,以及資深勞工價值的時候。例如老闆需要有人完成一份工作內容,先不論工作內容的難度,資深勞工請好好思考自己的老闆有何必要原因,一定要請資深勞工完成?我舉出幾個答案:

  • 資深勞工有處理經驗;
  • 資深勞工成本較高,一定要安排資深勞工在執行對公司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;
  • 資深勞工因為熟悉相關內容,比一般員工或新鮮人,知道更多全局觀點以及該注意的大原則和小地方;
  • 以公司角度,請人來當短期外部顧問,或者是長期內部員工,何者成本孰輕孰重很難定奪,更重要的是公司聘用之後預計開展措施的效益,資深勞工是否能夠順利在內部推行,以及如預期有所貢獻。

我建議勞工除了精進自己專業,多多培養自己其他興趣和專長,一方面疏解每天上班的壓力,一方面發現自己不同的發展可能,另一方面也留自己一份退路,也利用培養其他興趣和專長的機會,認識其他人,也讓其他人認識自己。台灣的就業環境有好有壞,當然有好的,相對也有比較不好的,大家都心知肚明不再贅述。有句近幾年比較流行的話:「拿掉公司名片和公司光環,你還剩下什麼?以前接觸過的朋友、客戶和服務廠商,仍願意跟你保持聯絡嗎?」這是一個哲學大哉問,自己對這個問題有沒有應對的答案,其實不那麼重要,如果已有應對的答案當然很好,如果沒有,那麼現在開始,應更重視如何找到解決方式來讓自己適應這樣的環境,並且做好變動的準備隨時迎接下一階段的挑戰。